一探佛教法联:亡灵可见,修行正当时
佛教法联,即佛教经文中的联句,通常以四句为一组。它们以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词藻、娓娓道来的句式,广为弘扬佛法,慢慢成为佛教文学的一部分。
佛教法联严谨而富有美感,它们用简短的文字传递了深奥的佛门教义,是佛学思想的精髓。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佛教法联的深远内涵。
1. “凡事无常,唯印心永住;万法皆空,惟寂静长存。”——《妙法莲华经》
前半句“凡事无常”,是佛陀最为重视的教理之一,教导人们须放下执着,认清一切万物都是无常的。后半句“唯印心永住”是指只有“印心”才能永远存在,并获得真正的解脱。后半句“万法皆空,惟寂静长存”,则强调了那种21世纪以来被称为“心静自然凉”的特别状态。
2. “心空如法,法空如心;心法合一,一境俱空。”——《金刚经》
此联句中,前两句阐释了“空”和“法”的含义。“心空如法”就是说,在心中一直清净空灵的状态下,我们的实际生活亦同样如此;而“法空如心”表示一切存在都是空的。后两句则强调人和大自然的联系:“心法合一”是指我们的心与佛法相融,因为佛法是伴随人类真理的法,不会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一境俱空”则是说,生活、世界、自我的存在都是虚无的。
3.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般若波罗密经》
这是一部被誉为“华严经论”之首的经文。在这里,“空”指的是“无私之空”,而“色”则强调各种形态的存在。它们是如此的合一,无法单独存在,如云彩漂浮,难辨色与空境之分。这个联句告诉我们,其实色空并不存在任何界限,是众多现象间所造成的。
4. “五险是心,二觅是法;寂乐常清,如梦如幻。”——《阿弥陀经》
这是非常著名的一联句。五险是指生死轮回的五种险、五种苦;二觅则分别指创造性和领悟性的觅智。这里的“法”一方面强调了“觅”,另一方面又体现了阐明正见的真理。接下来,它又说“寂乐常清,如梦如幻”。寂,即相对地严谨和朴素来说,乐则是宁静、欢腾之意,常即是恒久、永恒。这样的心灵,如同一场美丽幻梦般的慷慨,那些生死轮回、那些烦恼把它们折磨没有任何意义。
5. “去除两难,诸法自在;菩萨法身,本自己分。”——《华严经》
这是由诸多楼云大人用诗一一注出的佛教法联。其中,“去除两难,诸法自在”是阐述了“涅槃”即“火火入极乐”的状态。而“菩萨法身,本自己分”则是指归一性的理念。这个联句强调了眼前的光明和意义,使我们认识到,即使是显然简单的生活,也有着深沉的人性和信仰。
6.“亡之有象,生者为幻;刹月何曾圆,此心亦未定。”——《法华经》
“亡”的意义,在佛教教义中有同归于尽之讲,也就是人生只要出生必然有亡的一天。因此,前二句的意思是,虽然有死亡之象,但生者仅仅是幻象,不可长留。也有一种观点将“亡”解释为“烦恼的消失”,它告诉我们,即使是这个世界各种不确定的问题,我们也不应将希望完全寄托于这世界上的任何一处。最后这句“心”则说明了,关押于这个尘世空虚的自身,必然充满着烦恼和不确定性。这也是逐渐了解自己、修行的意义和价值。
佛教法联,是佛教经典中的一道风景线,细读它们,能让人更加深刻地理解佛学中的理念,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获得精神上的一次升华。好的佛教法联,不管是用字、意都是很严格有序、有蕴含的。只有了解它的含义,我们才能真正地学会佛寺。但是,我们更希望将这些内容贯彻在生活中,珍惜自己的人生,走出心灵的境地,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