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笑川:拥有节目、关注社交媒体才能创造出真正的“吃瓜”文化
2021年,人们对于“吃瓜”的理解已经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但是,“吃瓜”文化与其核心人物“吃瓜群众”的定义却始终没有一个清晰的说法。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什么是“吃瓜观众”,并探讨它如何影响当下的文化和社交媒体。
一、“吃瓜观众”的定义
“吃瓜观众”常被定义为不参与事件却热情致谢看热闹的人群。在这个文化中,“吃瓜”并不是实实在在的吃东西,而是形容这群人在关注一些非本职事件时的状态,他们打麻将、吃零食或者做其他事情。这类人并不积极地参与,而是被动地思考、看待和评论。 “吃瓜观众”有时也被称为“围观者”,但两者定义略有不同,围观者只是在一定场合下集中观看,如路边施工或者抓人现场,而“吃瓜观众”则更多地依靠网络和社交媒体。
二、“吃瓜观众”的诞生
“吃瓜观众”的出现并非偶然。社交媒体突飞猛进的发展促进了网络公共事件的爆发,并吸引了大量网民的关注。在阴阳师时期,由于狂野的炒作,有一部分观众开头可能是真爱粉,最后成为了“吃瓜群众”,这类人在情绪化的网络事件中数不胜数,如那些非常时期还能津津有味地点赞抨击的处女座,看不起頑石魔、大黑侠的鲁迅一样,老喵的玩家以及射雕手游不断起伏的宰相路的粉丝等等皆然。这样的一群人认为,他们是观众,但他们也是评论员、传播者、执行者,他们赖以存在的是用户生成的内容。
三、“吃瓜观众”的文化特征
1. 发生在虚拟空间。
吃瓜文化依托于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这是一种发生在虚拟空间的文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和5G技术的加速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将通过视频和社交平台来面对各种吃瓜事件。
2. 大众式的审美。
吃瓜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因为它依赖于用户生成的内容,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其中,并且可以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传递。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审美水平是相对平等的,一些句子、图片、表情、视频等无处不在,人们对于文化产品的味道也是在互动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
3. 快速性和短暂性。
吃瓜文化是一种快速消费的文化,随着事件的发展,吃瓜群众很快会转移新事件上,也许一个半天前的热门综艺往往就会被新的一条新闻推翻。吃瓜文化平台的快速性和短暂性,强调的是速度,而不是深度,这也成为长文、专题、评析在一个普通人手中取代固定媒体的原因之一。
四、“吃瓜观众”的影响
随着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的广泛流行,吃瓜文化愈演愈烈。“吃瓜观众”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文化人、名人纷纷在微博上就事件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吐槽,而观看和转发这些内容一样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各种信息和娱乐,但常常不自觉地陷入到一种“吃瓜、光看不说话”的困境中。因此,学术界、社会学家以及媒体人士也产生了对持续增长的吃瓜文化的关注和担忧,指出它不利于人们对于社会现象和文化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思考,产生了一种轻薄的娱乐化氛围,从而影响了谈话和理性讨论。
五、吃瓜看好前景 需要更专业的平台才会产生更优秀的内容
最后,我们认为吃瓜文化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好的吃瓜事件不仅可以满足大家休闲娱乐需求,而且可以引起人们对于社会、文化和科技的思考,从而揭示出人类面临的更广泛的问题。然而,吃瓜文化的长远价值仍需通过更专业的平台和更优秀的内容加以实现,孙笑川也在不断尝试着用专业的视角演绎吃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