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方阵的新成员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了政府、企业、个人信息交流的主要平台。然而,虚拟世界中也存在着诸如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问题,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变得愈发突出。为了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家于2016年11月7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从法理和制度上规定了网络安全的权责、基本要求等,以推进信息化建设,保障人民安全。
一、“网络安全法”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没有网络安全保障,人们的隐私数据和重要信息将面临泄漏的危险,企业运营和国家安全也将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网络安全法》打破了监管差异的现状,阐明了网络空间中各方、各国的权责关系与共性原则,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应。去年, 为了更好的保障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法》进行了相关修订和完善,以更好的应对网络空间中的复杂情况。《网络安全法》实现了制度上的突破和立法上的创新,推动了网络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提升,促进了网络安全工程的建设和社会治理水平的提高。。
二、《网络安全法》关键内容
《网络安全法》是为保障网络空间安全,维护网络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权利,维护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促进网络空间健康有序发展而制定的。
实施网络安全保护,是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是保障个人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支撑信息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网络安全法》明确了网络安全的基本原则和重要内容,这里我们抽取其中一些重要的内容。
1、保护个人信息、网络数据,并规范信息处理程序和流程。网民自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这也是《网络安全法》依法保障个人隐私权的目标。
2、 制定网安的技术要求和标准,促进网络安全技术和产品开发、应用与推广。
3、 根据安全威胁的风险评估,建立一套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科学评估机制。
4、 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监管机制和缺陷修复机制。
5、 制定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的技术要求和标准,确保国家机密和核心利益的安全。
三、《网络安全法》的实际效应
今年7月,《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满两年,我们来看看它目前的实际效应。 《网络安全法》中规定了对网络运营者的管理要求:例如加强口令管理, 实现个人信息保护;对于网络提供者,规定禁止向未经审核的人直接销售线上金融产品,保证金融网络安全;对于政府系统,规定对金融系统重点密码进行质量管理,规避数据泄露和清洗脏数据。
对于民众而言,要求使用互联网服务时必须使用自己真实身份,也规定了用户获取数字证书的条件及方式,从而保障个人使用网络服务的信息安全。同时保护防御重要基础设施和电信、互联网信息立法的颁布,使我国在网络保障方面向着完善和完善的方向不断前进。
四、《网络安全法》的不足
一份完全周到的法律几乎是不存在的,就算是《网络安全法》也有它的缺憾。
1、 对个人隐私保护细节缺失:《网络安全法》对个人信息的保护重点是在提供个人的信息上,对于个人数据的存储和处理细节缺少精确规定。此外,如何保障公民对自己信息的掌控,如何保障公民使用网络时的基本权利仍有待完善。
2、 对信息攻击和网络攻击的话语权不足:《网络安全法》对网络攻击和信息攻击的定义不够准确,很难突显出其危险性和打击力度 。网络攻击是网络安全的重要问题,为确保网络安全,显然需要强化对网络攻击的打击力度。
3、 立法还没有完全挖掘出现在科技的最新成果,缺乏个性化解决方案。
五、总结
《网络安全法》确立了网络安全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制定了基本保障措施,规定了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要求。该法对于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国家发展、保障个人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推动网络空间安全进步等起到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然而,网络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导致《网络安全法》的制定和实施仍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和不足,依然需要进一步跟进修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