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人如何分类分级管理
一、什么是纳税人分类分级管理?
纳税人分类分级管理是指将纳税人按照税收履行能力、税收诚信记录等条件划分为不同等级或类别,实施差别化的税收政策和服务。其目的是更好地发挥税收政策调节经济、社会的作用,提高纳税人税收遵从度。
二、纳税人的分类
根据纳税人主体性质,大致可以将纳税人分为个人纳税人和企业纳税人。
1. 个人纳税人
个人纳税人是指符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然人纳税人。个人纳税人的分类包括以下几种:
(1)工薪所得者:工薪所得者是指在单位、企事业单位、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中受雇、受聘从事工作的个人,以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等形式取得的所得。
(2)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是指直接从事经营、服务活动,是以经营、服务活动中的生产要素和技术技能为主要资源的普通自然人。
(3)自雇纳税人:自雇纳税人是指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服务活动,是以自己的劳动和专业技术为主要资源的自然人。
2. 企业纳税人
企业纳税人是指依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以从事经营、其他盈利性和非盈利性的活动为主的法人和其他组织。
根据纳税人规模和纳税记录等条件,企业纳税人也可以分为不同等级或类别。
三、纳税人的分级管理
纳税人的分级管理涉及到税收政策和服务的实施。比如在税务登记、征纳税、税收优惠等方面,针对不同等级或类别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可以提供不同的政策和服务。
1. 个人纳税人的分级管理
针对不同的个人纳税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分级管理:
(1)工薪所得者分级管理:将工薪所得者分为不同等级,根据所得水平以及工作年限、职称等条件给予不同的税收政策和服务,如免税额的调整、报销医疗费用、养老保险等。
(2)个体工商户分级管理:对个体工商户进行注册备案,并将其分为不同等级,纳税人在缴纳税款时,税收机关可以根据其纳税记录和纳税信用等级等条件,给予优惠政策和服务。
(3)自雇纳税人分级管理:将自雇纳税人分为不同等级,根据从事业务的类型、销售收入、增值税纳税记录等条件,为其提供差别化的税收政策和服务。
2. 企业纳税人的分级管理
针对不同的企业纳税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分级管理:
(1)规模分级管理:将企业按照从业人数或资产总额等指标划分为不同等级,根据其营业税应纳税额以及其他涉税行为的信用等级,对企业给予差别化的税收政策和服务。
(2)信用分级管理:依据企业征纳税记录、还税情况、申报和汇算情况等信息,对企业进行不同等级的分级管理,根据信用等级给予差别化的奖励或惩罚,以此提高纳税人遵守税收法律法规的积极性。
四、总结
纳税人分类分级管理是一种高效的税收政策调节手段,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纳税人遵守税收法律法规的积极性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税收机关应该完善纳税人分类分级管理体系,落实差别化的税收政策和服务,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优质的税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