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奇闻异事:一个惹事生非的思想家】
胡适,字钟镇,号适之,是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一位重要的学者和文化思想家。他跨越了中国近代化的关键时期,是民主与自由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旗手、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之一。然而,这位知名学者却常常因惹事生非的言行而备受争议,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胡适的奇闻异事。
一、扮演《劳动篇》中的小说家“朗格派”
1915年,胡适在新月社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小说《一件小事》。这篇小说爆红之后,胡适成了当时文学界的名人。有一天,他在上海的一家作家俱乐部中遇见了一个名叫宝碎梦的人,宝碎梦主张“朗格派小说”,即“无意义的小说”,认为艺术要远离社会和政治,专注于现实世界中没有任何意义的人和事。胡适被他的话深深吸引,决定扮演这个“朗格派小说家”来进行一个“社会实验”。他找来一位沈从文担任助手,发布他们编造的社交消息,称“朗格派小说家胡适从美国来到上海,来这里借用名称设立《朗格早报》,招兵买马,为‘朗格派’(Lang House School)的建立而奋斗”。
这条虚假消息很快就在当时的文艺圈中传播开来,惹来了众多恶评和谩骂。但胡适也得到了他想要证明的结果:他只需要歪曲一个思想,就能被别人依据这个思想来定义。而他通过这个“实验”,发现了人们时常把言论与个人混淆,对在言论自由方面缺乏足够的理解。这个经历也激励了他以后更为激进的言行。
二、用八卦的方式揭露苏联的奢侈品消费
20世纪30年代,胡适曾两次前往苏联。当时,苏联正处于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阵痛期间,短缺的物资分配显然不公,在这个时候,胡适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苏联领导人和他们的亲信们,尽管声称相信共产主义原则和平等思想,却仍享受着华丽的衣食住交通。他用八卦的方式记录下了苏联社会上层人物的奢靡生活,描述了如厕设备多耗材、停车场上值钱轿车对道路的侵占、餐桌前品酒引仰等等情形。虽然一些细节不尽客观,然而这份材料后来被西方一些马克思主义者、自由主义者和反共主义者用作追究苏联的言论材料。
三、带头反对“信朴”
胡适一生鲜明地倡导自由思想,他曾倡导了新文化运动,奋斗了民主革命,主张“求真、务实、反叛、进步”的思想让他更受青年人的尊崇。然而,1938年,他却在《读书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集体一致和信仰认同》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号召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分子停止思想上的争斗,统一意识形态,否则“中华民族就会在杂七杂八之中解体了”。
这篇文章引起了当时学术界和公众对胡适“信朴”问题的无比争议。有人指责他鼓吹“思想独裁”,胡适则反驳说,他主张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事实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靠自以为是的理论。虽然他的文字中有思想断层,但这一个提醒让大家明白了自由思想和平民主主义的区别,也使得中国的新时代的启示战略,得到了一条更加清醒的道路。他敢于以自我著名的标准来纠正自己,敢于提醒他人,也许正是他所从事的文化事业和革命事业有了更好的发展!
四、被誉为“中国自由派之父”的同时也常常批评国内文人
1939年,胡适在国民政府授于其的忠孝勋章授予仪式上发表讲话,谈到大部分中国文坛名流对于政治抱有幻想,他说:“比如有一位五、六十岁的文化名流,听闻外交部道学可以当外交官,便天天奔走,想迎祖宗回来天子,…… 因为这位名流结了太太亲友的社交,太太亲友口口声声叫他将来当国务大臣,使得他在自己脑子一片空白、一窍不通之下,却很能打动一整个文艺界。”相关言论引起了极大争议。然而,他的言语也让我们思考:在当今社会,有多少人会在政治中出现类似想法?自由思想和言论经在中华文化互动世界中有堂堂正正的表现呢?
总的来说,胡适是一个特立独行、具有领袖风格、才华横溢、一生致力于推动中国民主、自由、现代化的巨人。他在思想层面和言行上的不同寻常常常却也引来质疑和争议,但他的思想、行动却影响到了整个中国文化领域,并延续到了现在。他对学术、政治、文化的探索和尝试,无疑将他放置在了中国现代思想的前沿和中国革命历史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