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中规定的商品用中文
商品用中文是指商品在销售、广告、宣传等活动中所使用的语言必须为中文。这是中国法律的规定,也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措施。
商品用中文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六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向消费者提供商品的名称、标准、等级、主要性能、用途、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许可证号、执行标准等信息,应当使用标准化的字体和字号,并标明使用期限、注意事项等内容。商品说明书、标识应当使用规范化汉字。”
同时,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也出台了相关法规,明确规定在产品的包装、标识、说明书等上必须使用规范汉字,并标注使用期限、注意事项等内容。
商品用中文的目的
商品用中文的目的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消费者能够准确了解商品的名称、成份、功能、用法、规格等信息,从而对商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此外,商品用中文还能有效遏制一些商家使用奇怪的外语和标识来误导消费者,增加消费者的购物安全感。
商品用中文的适用范围
商品用中文适用于所有生产、销售、广告、宣传等活动中所使用的语言,包括商品包装、标志、说明书、广告、宣传等。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线上销售的商品同样应该遵循商品用中文的规定,线上商家应该在商品详情页等地方以中文语言详细介绍商品的信息,不能用字母、符号、图片等来代替中文。
商品用中文的好处
商品用中文有以下好处:
1.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商品用中文规定了商品必须使用中文标识,产品的名称、成份、功能、用法、规格等信息都必须以规范汉字标注。消费者可以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商品的情况,做到知情消费。
2.增强购物安全感
在商品用中文的规定下,商家不能使用奇怪的外语和标识来误导消费者,增加了消费者的购物安全感。
3.促进中文的普及
商品用中文规定了商品必须使用规范汉字,这有助于促进中文的普及,提高中国人的文化素质和语言水平。
4.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规定商品必须使用中文标识,可以避免外来词汇的侵入,维护中国语言文化的纯正性和安全性。
总之,商品用中文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措施,符合国情和消费者需要。各生产、销售企业应该切实履行规定,保证商品的标示语言为中文,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商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