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税局何时取消?详解地税局的历史演变和税务改革!
随着税制改革的加速进行,地税局这个部门也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被税务局所取代。那么,究竟地税局是什么时候被取消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地税局的历史演变和税务改革的背景。
一、地税局的成立和职责
地税局是中国税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成立于1958年,时称为“县税务局”。之后在税制改革和行政改革的推动下,地税局的名称和职能也发生了多次变化。
地税局主要负责收缴地方税种,如土地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此外,地税局还负责对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和管理。
二、地税局的历史演变
1. 1958-1978年:县税务局时期
最初,地税局是以县税务局的形式组建的。由于当时我国的税收体制还比较简单,地税局的职责也比较单一。县税务局主要负责征收和管理的税种包括:土地税、门牌税、区税、房屋税等。
2. 1978-1994年:地方税务局时期
经过中国改革开放的推动,经济发展迅速。地税局也因此发生了很大变化,名称也由县税务局改为了地方税务局。地方税务局的职责上升到了省级,管理的税种也增加到了20多个。
3. 1994-2018年:地方税务局和国税局并行
在税制和行政制度改革的推动下,地方税务局和国税局并行的时期也到来了。这个时期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4-2000年,实行划分税制和计划单列
由于我国税收体制不健全,税种众多,为了加强税源管理和规范税收体系,国家通过《企业所得税法》等多项法规,规定了中央和地方各自应税项目。此时期,地税局和国税局分别管理各自的税种。
第二阶段:2000-2016年,实行合并征收
随着税制不断深化,为了提高税收征收效率,国家推行了地税局和国税局“两条腿走路”的稽查管理模式,实行“一企一表”纳税申报制度,实现了地方税种和国家税种的统一征管。
第三阶段:2016-至今,地税和国税合并改革
2016年,国家税务总局成立,地税和国税合并。完成“税收三驾马车”——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的合并征收,并于2018年1月1日全面启动网上申报、扣缴申报和发票管理等业务,进一步提高了税收征管效率。
三、地税局取消的原因
地税局被取消,最主要的原因是出于税务体制改革的需要。通过整合地税和国税的力量,加强税收管理,推动税收征管体制的升级。
四、地税局取消后的影响
地税局的取消,将使税务征收更加统一,提高管理效率。此外,也会进一步契合国家“精简政府、强化服务”的宏观政策,以更加高效的方式为纳税人和社会服务。
总之,地税局的历史演变和取消,既是中国税务制度不断完善的证明,也将推动税收管理体制更加优化。相信在税收改革的大潮下,未来中国的税务机构一定会更加成熟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