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竿垂钓湖上:一场缘起自口水的抗战
放竿垂钓湖上,是一项生活方式,一种文化传承。它源远流长,充满了人情味和乡土味。从古至今,人们在湖水边悠然垂钓,赏景品茶,不仅是享受自然美景的一种方式,更是陶冶情操和益身健体的良方。
我国是一个拥有广泛水域的国家,江河湖泊处处可见。每个地区都有其特色钓鱼文化,如江南水乡的荷花池、渔村的河蟹潭、北国的冰钓场等。其中,放竿垂钓湖上最为普遍,也最能代表中华钓鱼文化的丰满和精髓。这里,我们来一探究竟:放竿垂钓湖上的历史渊源、器具使用、技巧心得、生物种类等方方面面。
一、放竿垂钓湖上的历史渊源
放竿垂钓湖上呈现出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不同阶层的特色,但钓鱼本身在古代就已有记载。早在《周礼》中就有“饮食正旦,众贵於岳,以享祀大明,设经达六科。夫猎狩,莫 猎鳜鱼,莫弋燕雀,莫弋麇鹿”,见证了钓鱼活动的存在。而《太平御览》的《志部》也载有:“汉高祖初,为弋于河渭,有鱼欲跃,民多以竹梢射之,自后不得采鱼,遂有吊钓习俗”,表明了钓鱼成为一种习俗的出现。唐宋时期的经典作品《太和正音谱·渔樵》中囊括了钓鱼与捕鱼的技巧,说明了当时钓鱼已经得到了相当的重视。至明代,李时中撰写的《本草纲目》对我国水生物种进行了全面分类,为爱好钓鱼的民众打下了基础。至今,垂钓之文化发展至今,已与我国文化的内涵融为一体。
二、器具使用
竿
放竿垂钓湖上最基本的器具即是“钓竿”。它有长竿短竿之分,由竹、树、玉、铜、铁等材料制造,还有以“竿”命名的一些地方,如江苏的杭州湾、江西的婺源县等。现代竿类则有碳纤维、玻璃钢和复合材料等材质,更加轻便、坚固、灵敏。至于简单的竹竿,市场上也有销售,足以满足新手玩家的需要。
线
线是连接鱼竿和鱼钩的重要部分,也是关键。在放竿垂钓湖上,鱼线一般以尼龙主线为主,直径因水深、鱼情、鱼饵等因素而有所变化。而鱼线的选择和使用也非常重要,太粗或太细的鱼线都会让你无效地等待。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钓友改用PE主线,它更轻薄,不易松弛,响应速度更快,是高要求钓者的首选。
饵
饵是垂钓湖上必备的钓具之一。一般可分为天然饵和人工饵。天然饵包括蚯蚓、红虫、蝼蛄等。人工饵则有各种口感、颜色、成分的人造软饵和硬饵,一般有散装和制作好的饵。天然饵和人工饵的选择都要与钓鱼水域、季节、鱼种、饵鱼漂等因素相结合。新鱼钓者可先选一些口碑好用的饵或者凭感觉试水。
三、技巧心得
放竿垂钓湖上是一门技术活,可谓是“藏龙卧虎”。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点常见的技巧心得。
1。选位置:合理的选位置对吸引鱼儿至关重要。一水清、二水混、三水浊,常淹常静的地方或躲藏鱼类的水草区、石头区、水柱区,是大家值得尝试的钓点。
2。选择饵料:选择饵料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如果水体较清,可以使用天然饵或白色人工饵;水较混浊的时候则选用红色或者深色人工饵,如暴力虫、五颜仔、玉米粒、软颗粒等。
3。诱饵喂饵:一般先做匀速上提下垂的试竿,看钓点的悬浮状态,适当的加量下垂,等到悬浮恢复原状就开始钓鱼。钓鱼时要慢慢垂杆,不要急,一是容易吓到鱼,二是须知道鱼经常下垂,杆不要与水面平行,否则鱼会往里面游,可能会只钓到小鱼或者只有鱼摇。
4。动作注意:钓过程中要注意动作,做到左右上下的动作不要重复,高手们甚至还会模拟鱼儿攻击饵料的动作,将诱饵送入鱼儿口中。
5。清洁起居:既然享受湖光山色,便不能破坏环境,所以在钓鱼的同时,也要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保护水源。钓后应及时清理渔具,防潮存放,以延长使用寿命。
四、生物种类
巨型鲤鱼
当然,垂钓湖上,能够钓到哪些鱼也是更加关心和看重的事情。在我国的水域中常见的鱼类有草鱼、鲫鱼、鲤鱼、青鱼、鲢鱼、鳙鱼等。湖泊中还有体型庞大的巨型鲤鱼,它们会经常出现在湖面上,冬季钓起来其乐无穷。
除了以上几类之外,还有少量的黑斑黄颡鱼、黄鳍促脂鲤、鳍条斑鱼、红脊鲤等比较雌性化的淡水鱼类,其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是许多钓友所钟爱的钓种。
五、放竿垂钓湖上的保护意义
放竿垂钓湖上不仅是一种运动、一种文化、一种娱乐,更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感受到的是自然馈赠给人类的浩瀚湖水、繁盛水生物。人们不应该只有自己享受,而是要保持一种平衡,一种依存的姿态,意思是:人类需要自然资源,但是我们也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当需要伤害自然时,要考虑到自然的生态平衡和未来的发展,做出正确的选择。
当然,放竿垂钓湖上前提是要保持环境卫生,并有一些安全规则。 比如说不要踩草地起居主要是不破坏草根长势,减少泥沙,保护湖泊;不扰民, 静心垂钓不要吵闹,让自己和周围的钓友能够拥有个安静的环境。忘了别忘了在垂钓结束后,人们还需要把钓鱼器具和自己带来的垃圾一起打包离开,并且,把左右一些小伙伴尤草原饮用的垃圾带走,毕竟我们要留下一片干净的环境给下一代。 一切以守法、爱好、安全、健康、尊重自然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