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最爱的人最陌生:揭开广场舞文化的神秘面纱
广场舞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健身文化,成为了上亿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老年人还是中青年,无论是广场还是街头,广场舞都是人们健康生活的最佳伴侣。然而,在广场舞蓬勃发展的同时,其文化背后流淌着的人文精神和社会意义,却让人们比相对陌生。
一、广场舞的历史和文化发展
广场舞是一种集文艺、体育和娱乐于一体的舞蹈形式,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广场舞肆意翻跳中,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包括社区广场舞、商场广场舞、旅游景区广场舞等多个形式,其中社区广场舞是人们最为熟悉的。
广场舞在中国大陆开始于上海的“秧歌舞”,1987年,为了迎接韩国选手参加中国女子排球大赛,上海职工文艺团编导了一支秧歌舞,并创建了中国第一支秧歌队。这支队伍后来将秧歌演变为广场舞,并成立了以广场舞为主题的文体活动组织。1990年后,广场舞在广东、福建、云南等省份的城市公园、广场、步行街等公共场所得到普及。1996年,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将广场舞正式纳入国民健康体育“十二种健身气功”。
二、广场舞的风靡背后
1、舞蹈的健康属性
广场舞是一种兼顾舞蹈、健身和社交的运动方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广场舞节奏欢快、贴合人体自然运动规律,能够增强体质、协调身材、锻炼肌肉、提高免疫功能,缓解疲劳、压力和情绪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广场舞不仅可以保持健康,还能够缓解孤独、提升自信心,是一种最为适宜、易于掌握、易于执行、风险非常低的运动方式。
2、舞蹈的社交属性
广场舞中除了锻炼身体之外,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广场舞场所里相互之间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地位、不分职业、不分种族,没有任何门槛。广场舞的高峰期便是大型公共场所,数百个人在悠扬的音乐中跳这种舞,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成为一个大家庭。
3、文化的美好属性
广场舞艺术是民间舞蹈的一种,其中包括多种不同的舞蹈,比如民族舞、流行舞以及交际舞等等。广场舞是集舞蹈、健身、心理等多方面元素于一体的舞蹈,更是体现了大众文化中所具有的艺术魅力,成为代表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元素。在广场舞中,无论是舞者还是观众都能够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气息。
三、广场舞文化的争议
随着广场舞越来越受到大众观众和媒体的关注,一些相关的问题也被人们所关注和探讨。其中,涉及的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广场舞音乐与选择的问题。
1、音乐选曲的争议
由于广场舞的选曲涵盖了民乐、流行音乐以及有些搭配电子乐,素材丰富多样,选曲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人觉得广场舞音乐的选曲感觉很过时,和现代社会和大众欣赏习惯不符。但是广场舞既然是中国的民众文化,那就代表了中国人的口味,这种文化并不能够完美地适应所有的人群。
2、舞蹈编排的争议
广场舞舞步动作简单重复,并非过多的技巧性和创新性的内容。这也降低了整个广场舞的水平和自身成为艺术传承的可能性。对于广场舞的质量和门槛,有的人提出了质疑和批评。但如果就身体健康和人类文化对于民间艺术表现的要求而言,则不需要车优,舞蹈是来扬起人民的健康快乐精神,不需极致。
四、结语
广场舞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形式,已经逐渐成为了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广场舞艺术不仅有助于锻炼身体,还能够让舞者们以广场舞为媒介来进行沟通和交流。关於广场舞的文化发展和未来发展,现有的争议需要在维护广场舞文化的同时得到妥善处理。争议的出现不是不好的,至少说明广场舞这项文化在逐渐被大众所认可,被注意到,已经成为了中国民众的一项特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