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地震大回顾:全年多地震、震级大幅上升,震区人们应如何预防?
自开年以来,亚洲各地发生了多次地震,给地区居民带来了不同程度的震感和恐慌情绪。据中国地震台网信息显示:目前年内已有超过30次地震发生,其中震级较大的地震有多起,比如1月20日印尼西南部海域8.1级地震、2月13日缅甸北部7.3级地震、5月12日菲律宾南部7.1级地震等。那么,这些地震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震区人们应如何预防?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地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地震是地球自身因地球内部构造运动产生的不稳定而形成的自然现象。地震的起始来源是岩石的弹性形变,是由于地震波传播而产生的波动现象。地震波的传输速度较快,地震传递时间大约只有几秒到几十秒。一般地震波在地球的内部是以传播速度为每秒10公里左右的速度传播的,大部分的地震波传播的距离不超过1000公里。
二、震级与震源深度的关系
震级是描述地震能量大小的重要指标。震级越大,就说明地震能量越强大。地震的震源深度也是影响震级的因素之一,一般来说,震源深度越浅,地震的震级越大。在震源深度相同的情况下,震级又受到震源体积和岩石弹性模量的影响。因此,同时具有相同震源深度的不同地震,震级可能会有很大区别,此外,震源深度还影响着地震产生的破坏性,一般来说,震源深度越浅,对地表的破坏也就越大。
三、地震预防
1.应制定预案
为降低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损失,地震前要及时制订防震减灾应急预案,提高抗震减灾工作的效能和能力。
2.加强教育宣传
在校园、社区、单位,通过教育、公开性质的宣传,让广大市民了解地震的相关知识,提高人们的避震意识和减灾能力。
3.加固房屋及工程设施
特别是对于已经建成设施,应当重新进行结构评估,进行抗震加固。目前,许多地区的新楼盖已纳入相关规范,而现有的建筑物怎样改造,还需要建筑工程技术人员仔细评估。
4.开展地震科学研究
对于地震的预测、监测、识别等方面的科技创新也是很有必要和价值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加强与国际间在地震科学研究方面的合作和交流,从科技开创的角度来进一步加强地震预测及预报领域。
结语:地震是地球自身活动的一种自然现象,虽然我们人类难以控制、预测、避免此类自然灾害,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科研、提升人们的认知和减灾能力,从而将其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希望大家都能够关注平安地震,做好地震的防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