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赖法律规定详解
老赖:一个让人闻之色变的词汇,尤其是在我们这个讲信用的社会,成为“老赖”不仅会带来名誉上的影响,还可能引起法律上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老赖法律规定”,从不同角度对老赖进行约束和打击。
一、什么是老赖?
老赖,是指拖欠合法债务或者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且在限期履行后仍未履行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具体包括拖欠银行贷款、不支付劳动报酬、欠校费、医药费等各种债务。
二、老赖的法律责任
老赖的行为违反了我国的法律规定,应当受到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规定,债务人不履行与担保关系有关的主债务情形发生后,担保人有权选择以下救济方式之一:
1.代位履行:代为履行债务并追偿,可以直接要求追偿人履行追偿义务。
2.解除担保:解除担保人在债务人违约情况下对债权人负有的担保责任。
3.追偿权:取得清偿债务并善后的权利。
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若干问题的规定》的规定,老赖则会被执行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其购物、旅游、招商等活动,甚至会被强制执行。
三、老赖法律规定的完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若干问题的规定》制定之后,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老赖法律规定,对老赖问题作出了更为全面的约束和打击: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执行法》
明确规定,拒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可以强制执行并处以罚款等行政处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规定债务人拖欠债务而导致债权人无利可图的情况下,债权人有权解除合同、要求违约金、赔偿损失等。
3.《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规定债务人不履行物权人告知书的义务,可以返还财产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明确规定,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达到一定数额的,构成职务侵占罪,情节严重的,判处有期徒刑。
总之,在我国,老赖问题被认为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之一。未来,随着老赖法律规定的不断完善,我们相信,老赖问题的得到有效的解决,社会信用体系逐步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