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狗

公司狗

佛教视金钱(用金钱开启智慧之门——佛教与金钱)

热心市民 56

用金钱开启智慧之门——佛教与金钱

佛教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其在处理人际关系、塑造世界观及修炼内心上等方面都有非常具体的指导意义。而与这些领域相对的是金钱的问题。据统计,全球有6.8亿人面临极度贫困的风险,而财富分配的不均已成为各国面临的重要经济问题之一。就这样一个现实中的问题而言,佛教又有何更深刻的思考以及实践?

财富本身并没有什么好坏之分,佛教自强不息、自律自觉、服务利他的精神在处理金钱上显得相当重要。佛教之道在世间是在追求物质的经济领域中实践出来的。我们虽是渐进的,却应不断努力,一步步寻找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的新方案。

一、佛教经典对金钱的理解和引导

在佛教文化中,金钱拥有着神圣的地位,经书上也许不会直白地提到钱,但是妙义无穷,金钱不在受谁指示,那么人们在面对金钱这个问题时,又应该如何去引导?

《金刚经》“本经无金钱及与许多菩萨、弥勒等诸高僧往还问免钱,”这一段描述“不空钵”,“不空钵”意味着你所付出虽然最初看似少了点,但是超乎预期地能够获得最丰厚的收益。这一段话的本质是,我们在追求钱财的时候,不能抱有“心生贪欲”之想,不能浮躁,我们应该在世间扮演一个善于琢磨的角色,把自己置于一种平衡状态。

二、经济本质与经济伦理的重新定位

佛教对金钱的基本思考是,钱财只是一种物质,不能永远地凌驾于人的精神之上。人才是最重要的,而钱只是一种工具,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正因为这样才会在社会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佛教经济伦理与现代社会经济的伦理类型是相似的。佛教经济伦理像现代经济伦理一样,在不考虑感情、个人好恶以及其他个人意识形态的情况下去追求不断创造、更好的质量和服务。

三、金钱的修炼

佛教践行是对人生不断的反思,同样,在财富繁华的当代社会,人们更应该修炼好金钱,不被它所主宰与奴役。人们的精神生命应该比钱更加重要,佛教中修缮心灵的方法可以使我们收获快乐,真正的收益并不单单是一些财富,而是能够在我们的内心中真正获得平衡、满足与融洽,世间的善良与庇护,这就足够了。

就像宋朝诗人苏轼所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金钱并没有错,错的原因在于我们人性的执着和贪嗔之心,佛教告诉我们:“因为有磨窝油烟,所以铜轮耀金光;因为有恶人存在,所以菩萨显光明。”每一个人都需要在这个世间寻找道路,佛教的柔软性及其关爱宽阔的精神,应该给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带来富足与安全感,找到平衡变得格外重要。

结语

金钱不是万能的,它不应该成为我们追求的终极目的。在经济的领域内,我们应该关怀我们的内心,况求自我的满足。我们应该在物质层面上去获得平衡,提升自己的修养,尊重自己的内心,同时也理解别人,共同去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