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县人民政府简介
思南县人民政府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部,县域总面积2246.5平方公里,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县份。历史悠久,是黔南地区的核心发展区域之一。本文将从思南县的基本情况、历史沿革、自然地理、经济发展、文化旅游等多个角度进行展开,带您深入了解这个美丽的县城。
基本情况
思南县地理坐标范围为东经107°21′-107°56′,北纬27°49′-28°25′,位于贵州省西南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部。县城距离州府贵阳市260公里,北距安顺市140公里,南距仁怀市120公里,是贵州的核心交通节点。境内地势起伏,主要山脉有贵州盘地、映秀峰、塞北山、南渡江等高山。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6℃,降水集中在5月至10月。
思南县总人口为43.2万人,其中汉族、布依族、苗族、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和华侨华人共计42个民族。城乡面积比为1:4,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5%,是以农业为主的县城,同时也是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
历史沿革
思南县地势地貌独特,是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区之一。远古时期,这里属于巴蜀文明的发源地,曾是战国时期的“铜剑之乡”,汉代时属定黎县,唐代时改为思南县,至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在历史上,思南县曾被称为“南方武陵”,是南方发展的中心地区之一。元、明、清三代时期,思南县渐渐发展成为南方较为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特别是明代,思南县被评为“全国三百富县”,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六参政后,曾官至思南知县,将思南县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思南县成为南方一颗璀璨的明珠。
自然地理
思南县地处城乡接合部,山地、丘陵、高原、盆地、河流等自然景观交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县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有“六矿”丰富矿产资源,如钨、锡、铜、铅、锌等;还有森林资源、水资源、云雾资源等,被誉为贵州省的“天然氧吧”。思南县人口众多,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一直得到重视,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中取得了成功。
经济发展
思南县是黔南经济的重要支撑,自改革开放后,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县境内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蚕豆、小麦等;工业以钨业和金银业为主,同时拥有多个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旅游产业。国家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很大的支持,交通、通讯和供水设施建设不断升级。思南县贫困地区比较集中,政府致力于实施精准扶贫措施,积极推进农村旅游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文化旅游
思南县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历史名胜古迹,许多重要的文化遗址和纪念碑建筑都保存完好。有着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有赛龙舟、打新歌、过坝寨、喝酸酒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活动。思南县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绿色文化旅游县、全国文明乡镇等,是贵州省最具潜力和发展空间的人文旅游新兴城市。
总的来说,思南县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未来感的地方,那里有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文化内涵、优良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城,思南县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很不错的成就,这进一步说明了中国多元文化和多民族统一共生的时代特征和优势。